-

古玉鉴定:明代古玉鉴定要点和工艺特点学习……

2023-03-10

明代的玉器特点和纹饰方法洋洋洒洒的写了近二十篇文字,以前在公众平台上也写过很多跟明代玉器有关的文字,这一次写的尤为详细,也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简单用一句“粗大明”来概括的主要原因,今天给明代的玉器做一个收尾,就将故宫珍藏的明代典型玉器跟各位介绍一下,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没有用那些所谓的“鉴定秘籍”和“一招鲜”来做噱头,就是觉得我做的是知识的传播,不是跟他们做鉴定的一样,没有必要弄那些花架子。

好了,现在我们开始介绍故宫所藏的明代器物特点。

一、青白玉莲瓣壶

这件玉器的流、柄均作龙首,器身似盛开之莲花,花瓣开光内又碾芙蓉、兰、梅、菊等花卉,壶盖做成荷叶形,鸳鸯街荷钮。

这种造型奇特、装饰繁华的玉壶是很少见的。

二、白玉云鹤纹小壶

腹饰隐起鲤鱼跳龙门图,可做卤壶亦可用为砚滴。

三、青玉婴戏图壶

狮钮盖,兽首街流,曲柄,抹角、方形身。通身各面均施婴戏图,婴儿天真烂漫,亲昵可爱。

盖钮底镌“子刚”二字名款。

四、青玉八仙图执壶

端庄秀美,是由宋金银执壹发展变化而来的。

五、青玉镂雕灵芝式花插

是可供插花的陈设器,身为灵芝花口,以镂空湖石、灵芝草、水仙、竹为座,谐音“灵仙祝寿”,这是明代盛行的谐音图案或器物名目。

灵芝枝杈,是生长有年的老灵芝形象,水仙清新秀雅,镂空技巧富于变化,清灵透亮,灵巧精细,碾琢十分成功,当系苏州巧匠所为,远胜朱翊钧生前用玉。

五、子刚款茶晶梅花花插

利用白晶碾梅花,在茶晶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。这件玉花插受到当时画坛上盛行的梅兰菊竹四君子画的影响,突出了梅花不怕寒冷,以表现高洁的品格。

六、青玉兽面纹八出戟方觚

方口外撇,长颈,方腹突起,足上收下阔,四角施镂空花脊,上下施仰覆蕉叶纹,中施兽面纹,仿商舰而又加以变化,继承了宋仿古玉的传统做法而不染色。

七、青玉童子卧马

应为婴戏的一种,一抱瓶童子坐于卧马的背上,马作仰首状。

细审马首,乃成圆桶形体,用粗阴线琢饰眼、鼻。童子头面作椭圆球状,面部五官也用粗阴线勾勒。

此时玉肖生呈几何形体化,既是玉肖生的特殊现象,又是当时整个雕塑艺坛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普遍规律。在人、马的表情处理上往往也是采用典型化、程序化的手法,加以示意性表现。这种表现手法在佛像上尤为突出。

八、青玉菩萨

坐于犼背上,左足踏于犼颈,犼扭头向上九十度的大回转,这是超出了颈部运动的可能极限,当然是不合理的,但是玉工敢于打破常规,大胆地雕琢了犼夸张的动作,确实不可思议,但又是事实。

故这种形象可以此作为人物、兽类玉雕的一种重要的鉴定标准。

这当然是微观鉴定的反面标准,仅可用于明晚期,不能普遍推广。

菩萨头戴五瓣花冠,面像温和安详。匠师成功地创造了救苦救难、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形象,刻画得非常细腻,说明玉工是怀着虔诚的皈依心情琢治此像的。

菩萨的身躯也变为圆筒形,施隐起璎珞,其他细部均用粗阴线碾琢。这种几何形体化菩萨像的作工绝非个别的特殊现象,许多木、金、泥塑的佛像、菩萨像也是采用这种手法雕塑的,这就是明晚期玉肖生的特点,尤其人物类肖生不少都是采用这种作工完成的。

九、青玉麒麟

怒目张口,貌似凶狠,但它还是一种善良祥和的瑞兽,如“麒麟送子”就是妇孺皆知的祥瑞的象征。

它的四腿叉开,尾上振,似乎将要奔驰,其造型不顾大体,强调歧变,标新立异。

碾琢也极为粗犷无羁,其形体的各个局部都可解析为粗细长短不一的圆筒形。

这种几何形体结构确是此期玉肖生的特点,这也是晚明肖生玉的重要鉴定标准,但并未引起收藏家注意,很多人都喜欢一句“粗大明”,显示自己懂得明代玉器知识,你接着问一句圆雕特点,很多人都会哑口无言。

明代晚期的玉器完全受到商品生产的支配,甚者偷工减料,以减少玉材耗损,增加成品斤两的伎俩以获高值,然而又以其特殊的、生拙的工艺性、装饰性吸引着当时的社会主顾和风尚。

总之,明代玉器演变的线索是十分清晰的、有迹可寻的。

如果您系统的看了我这十几篇明代的玉器文字介绍,现在应该有一个简单的总结:初期玉器趋向于精致严谨,晚期玉器绚丽繁华,商品化、工艺美、装饰美的格调完全形成。

中期为初、晚两期的过渡,而多少带有工整、细巧的风格,随之还出现了简括潦草的做工。

从艺术方法看,明晚期玉器艺术完全背离了宋元玉器的现实主义形神兼备的主旨,误入主观意念化、程式化的拟古主义的歧路。

本文转载自网站
扫一扫二维码,关注我的公众号

识别二维码,进入我的网站

更多精彩期待您的关注





分享